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黨的二十大10月16日在京開幕。連日來,與廣大干部群眾交流,記者被他們對多彩文化生活圖景的描摹、憧憬所打動。
16日上午,徐繼娜正在去圖書室的路上,一路丹桂飄香,一路紅旗招展,她開著手機收看直播,聆聽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作為一名圖書管理員,她對報告提出的“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有感觸。她說,自己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受益者”,如今也是“建設者”中的一分子。
去年,愛好閱讀的她,經過系統學習培訓,來到合肥興園小區的城市閱讀空間工作。眼前是濃郁的閱讀氛圍、復合的閱讀場所,徐繼娜感受到,閱讀空間如今已成為城市的點睛之筆,體量大小有別,布局各有特色。小小的閱讀空間,是文化惠民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落地基層的一個縮影。
“黨的二十大開幕,是一個令人激動的事情!兵P陽縣博物館副館長劉欣說,她對報告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這句話印象尤其深刻。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和文物保護者,我深知文物保護利用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方式!眲⑿勒f,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后,省內外的關注更多了。目前,鳳陽縣博物館正配合安徽博物院,爭取明年推出全新的明中都考古成果展。劉欣表示,她和同事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多謀劃優質展覽和活動,多促進文化交流和宣傳,多思考文物資源的合理保護利用,讓珍貴文物“活起來”,讓觀眾視野“美起來”。
17日在課堂上,合肥師范學院教師、藝術學博士慕漫紅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理解。他認為,這句話中既包含著對過往的系統接續,也昭示與未來的有機銜接。
“在新時代形塑特色文化品牌、擦亮地域文化標識、實現文化資源價值轉換,都需要傳承、弘揚、發展和創新!蹦铰t說,走向未來的中華文化,應當更具“體驗感”“親和力”和“可觸摸性”,應當擁抱年輕人、走向海內外。他的這些心得體會,也贏得了年輕學子們的贊同。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一時間收看了黨的二十大開幕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既是工作指引,也是具體要求!笔∥幕^黨支部書記、館長李曉東說。
最近,安徽畫廊推出新展“生活中來——安徽文化館聯盟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眾多觀眾前來打卡。李曉東介紹,近年來,省文化館持續舉辦高水平文藝演出和展覽展示活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度。一系列反映新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藝術欣賞的新需求,為美好生活添彩!拔覀儗⑸羁虒W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信心讓文化館成為推進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的主陣地!崩顣詵|說。
10月17日,宿州市埇橋區投資280萬元興建的“愛蒙圓兒童之家”(托育服務中心)在道東街道恒豐新城西區投入使用。通訊員 張成伍 攝
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學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這讓我和同事們深受鼓舞!焙戏适形迨袞|校望江路校區執行校長李燕濤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后深有感觸地說。多年來從事教育一線管理工作,他深深體會到教育高質量發展,正是教育公平不斷推進的過程。
據了解,該校區建立于2016年,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在同行眼里是一所不起眼的新建學校。然而今年,他們卻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中斬獲4個國賽一等獎!皩W校派出4支參賽隊,均獲一等獎,自我省參加這項賽事以來很罕見。這讓很多同行和家長對我們刮目相看!崩钛酀院赖馗嬖V記者。
李燕濤說,該校自成立以來在校人數逐年快速攀升。如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這是學校管理團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除擔任執行校長職務外,李燕濤還一直是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皬墓ぷ鞒跗诮佑|電腦開始,到互聯網,再到人工智能,我深深體會到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學生。因此,在實踐中注重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未來之星!崩钛酀f。
“學校從2018年開始了全員STEAM課程,以及信息學程序設計、智能小車工作坊、創客機器人、人工智能屋、趣味魔方等校本課程,還開展科技動手做、AI人工智能社團等定期活動,讓孩子們在動手動腦中提升科技素養!崩钛酀榻B,由于成績突出,該校成功獲評共青團中央2022年度“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建設學校,成為合肥市唯一入選學校。
“我和家人都沒有想到會取得這么高級別的獎項,特別感謝學校提供的優質平臺和老師們的悉心指導!比珖行W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之一、該校八年級學生楊煜晨說。
“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崩钛酀硎,下一步,將繼續推進“中央電化教育館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的普及,用教育信息化持續推動“五育并舉”落地開花。
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10月17日早晨6點多,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公衛科護士王志霞來到天鵝湖畔小區核酸采樣點,布置好核酸采樣物品、廣播擴音器,穿好防護服后,開始了一天的全員核酸采樣工作。
王志霞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早上7點不到他們便開始進小區進行核酸采樣。為了照顧晚歸的居民,一般采樣到晚間8點,有時會到晚上10點多才結束!耙惶煜聛泶_實很疲憊,但是做好疫情防控,守護好百姓健康,我們累一點是值得的!蓖踔鞠颊f。
筆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李忠志告訴記者,該中心除參與轄區全員核酸檢測外,還派駐醫護人員進駐隔離點,此外還有24小時應急值班,如果遇到突發疫情,須保證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核酸檢測、環境采樣、消殺以及轉運人員。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發揮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守門人’的職責,迎難而上,守護好轄區居民的健康!崩钪抑菊f。
近日,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2022年膏方季暨第十五屆膏方文化節啟動義診活動。義診現場,該院組織多名老中醫、中醫內科專家和中藥學專家現場問診,耐心地為前來咨詢的患者講解“膏方進補”知識,辨證論治、診脈開方。
該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周大勇向記者介紹,此次義診活動旨在讓患者了解中醫膏方知識,為前來義診的患者制定“一人一方”,對癥治療。接下來,該院還將開展不同類型的義診活動,更好地服務廣大患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安徽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聶久勝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二十大報告精神,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結合“振興中醫藥、大學怎么干、醫院怎么辦”大討論、大謀劃行動,與醫院廣大干部職工一起,在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中貢獻中醫藥力量。

日前,亳州市老年大學的學員在快樂舞蹈。特約攝影 張延林 攝
“快樂健身行動”暖民心
小朋友在健身廣場塑膠平面跳繩打卡,年輕人在健身器材上揮汗“擼鐵”,“漫步機”“平步機”等器械則是老人的最愛……10月17日,合肥經開區海恒社區綠地濱湖國際花都小區的健身廣場一角,男女老少精神抖擻地鍛煉身體,好不熱鬧。
“小區新開辟了一塊地,增加了許多健身器材,緩解了人等器材的問題!毙^居民王俊感慨,小區人多,健身區域和健身器材也不算少,但還是供不應求。前不久,小區里添了這塊健身“寶地”,多了個鍛煉點,大家“操練”起來更樂呵了!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家門口就配有健身設施,從孩童到老人,不出小區即能享受。王俊說,這是百姓生活質量“節節高”的體現,也切實增強了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2021年底,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36平方米。今年,我省實施“快樂健身行動”,列入省委、省政府“暖民心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3年,對已配建健身設施的小區和所有行政村的健身設施進行全面維修改造提升,對未配建健身設施的小區進行配建,基本實現城鄉居民身邊健身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3000公里,實現城市步道連點成線、互聯互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海恒社區對已配備健身設施的住宅小區,進行全面摸排,納入改造提升健身場地計劃;對未配建健身器材和未達到配建標準的居住小區,根據群眾具體需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行動,因地制宜配全補齊健身場地設施。轄區新建籠式多功能足球場、全民健身苑、室內體育俱樂部3處,讓健身場地設施提檔升級。
海恒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針對廣場舞、健身氣功、傳統武術等廣受大家喜愛的健身項目,邀請專業教練為大家提供免費培訓,推進轄區全民健身活動開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相信未來咱們老百姓在家門口會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健身場地設施,身體會鍛煉得更棒,生活更有勁頭!”王俊高興地說。

10月18日,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含山實驗小學的學生在含山縣人民醫院中醫師指導下,認識中藥,體驗中醫文化。通訊員 歐宗濤 許麗 攝
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椒縣圖書館館長張青深有感觸地說:“報告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強調‘現代’,對文化惠民工程著重‘創新’,這為公共文化服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
古色古香的全椒縣圖書館,如今已成為群眾的熱門“打卡地”。走進圖書館,建筑面積5500多平方米的場館寬敞明亮,當地書畫名家的優秀作品裝飾墻面,一股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圖書館藏書18萬余冊,年均接待讀者20萬人次,圖書年外借12萬冊次!拔覀冇谐渥愕臅鴪罂瘮底仲Y源,依托已經建成的‘總館+分館+移動圖書館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總館的書報刊數字資源可以直達廣大鄉鎮讀者!痹趶埱嗫磥,公共圖書館不僅承擔著文獻收藏、知識傳播的職責,而且在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開幕,全椒縣圖書館舉辦“百米畫卷繪祖國,童心共筑中國夢”活動,組織少年兒童用畫筆描繪祖國建設成就,抒發愛國情感。為喜迎黨的二十大,該圖書館今年以來還舉辦系列主題閱讀活動,從“喜迎二十大 書香進軍營”到“青春獻禮二十大 強國有我新征程”,從關愛留守兒童到殘疾人讀書達人演講比賽,讓馥郁書香彌漫街道鄉村、軍營校園。張青說,這些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公共圖書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體現,全縣各個年齡段的讀者踴躍參與。
為彌補人員編制和文化資源的不足,該圖書館近年來積極引入外界力量,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創新模式,進一步提升服務讀者的能力和水平。面向少年兒童打造“經典誦讀會場”,針對老年群體開展“電腦培訓班”,圖書館正在成為深受城鄉群眾歡迎的“文化課堂”。
“創新服務,讓廣大讀者享受到優質文化成果!睆埱啾硎,他們將積極推行“圖書館+”新型模式,如“圖書館+課堂教學”“圖書館+閱讀能力培養”“圖書館+家庭親子教育”等,努力完善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增強群眾的精神力量,擦亮美好生活。(責編:王倩,初審:田野,終審:余永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