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廖天翼本報記者蘇 強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鄉村處處景色宜人。
日前,記者前往大通區孔店鄉河沿村走訪,沿著新鋪設的瀝青路駛入位于該村的高塘人家生態園,生態園里小橋溪水發出曠古清音,巨石參天見鬼斧神工,碧瓦朱檐牽閑情興致,奇花奪目引眷戀柔情,與景共融,清新優雅的生態環境讓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把“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的休閑之旅。
市財政局相關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高塘人家生態園項目是駐村工作隊招商引資引進的項目,吸引了社會投資1.2億元,項目規劃建設400余畝水產養殖區、1100畝生態種植區,將以農民參與和受益為核心,借助鄉村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特色農業優勢,精心打造鄉土氣息濃郁的田園景觀,并因地制宜的設置體驗類、觀光類、科普類活動,配套住宿、餐飲等服務,年底建成后,不僅可以為廣大市民朋友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將更好的促進河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進一步優化“雙基”建設水平,方便群眾生產生活,駐村工作隊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近年來河沿村已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8個,產業發展項目10個,村里經過摸索已逐漸形成了“財政投入,村級管理,群眾租賃”的經營模式,村集體和農戶都有了很好的收益。
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天空湛藍清新,河湖魚翔淺底”,如今的河沿村煥發著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勃勃生機。談及身邊的變化,村民閆其遠滿臉幸福:“現在村里環境越來越好,外面的人也愿意來俺們村休閑旅游了,俺們能賺到錢了,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村民活動少,他們精心設計把文化廣場和文化長廊建在了村民家門口;村民出行難,他們千方百計協調資金亮燈修路架橋;村民灌溉愁,他們想方設法把排水渠修到田間地頭。采訪中,河沿村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說:“自進駐河沿村開展幫扶以來,市財政局駐村工作隊團結帶領村支‘兩委’,腦中有方寸、腳上粘泥土、手中有實招,抓黨建、興產業、強基礎,河沿村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從2016年的0.4萬元發展到2021年的92.4萬元。河沿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創建村、省級農村電商示范村、市級文明村、市級衛生村、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里現有草莓大棚1000余畝,河沿村草莓標準化種植園區也被評為全省產業扶貧十大特色園區之一!
市財政局駐河沿村工作隊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村里的事,就是我們的事。村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我們工作隊將緊緊圍繞草莓這個優勢主導產業,積極探索產、供、銷新路子、新途徑,同時做好鄉村生態旅游、道路拓寬改造、興修農田水利、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提升等工作,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在服務社會一線中,去接地氣、經風雨、見世面,凝聚起與時俱進的發展動力,真抓實干,讓河沿這片熱土招牌越擦越亮,鄉村振興的畫卷越繪越美!保ㄘ熅帲和踬,初審:田野,終審:張斌。)
|